MD520 T10~T12 机型背后的散热逻辑与替代方案

发布时间:2025年9月18日 分类:行业百科 浏览量:134


一、官方为何说“不”——三条红线

  1. 风扇曲线刚性不足
    T10~T12 内置三只 172 mm 轴流风机,工作点风量 796 CFM,静压仅 45 Pa。两台并排时,相邻侧进风口面积被挡 40 %,静压需求飙升到 70 Pa 以上,风扇直接掉到曲线末端,风量锐减 30 %,IGBT 温度十分钟内突破 85 ℃。
  2. 出风方向无法错开
    与 T1~T9 的“后出风”不同,T10~T12 采用“顶部直排”设计。并排后,两股 55 ℃热流在柜顶交汇,形成涡流,被各自风扇重新吸入,进风温度瞬间抬高 12–15 ℃。
  3. 铜排干涉&重心叠加
    并排时两台机器 UVW 输出铜排中心距仅 150 mm,母排交叉区域电场集中,IEC 61800-5-1 的电气间隙校核失败;同时柜体承重梁需承受 2×410 kg 偏心载荷,抗震测试无法通过。

二、实测数据:并排 vs 单台

实验室条件:柜体 800 × 800 × 2200 mm,环境温度 30 ℃,负载 315 kW,运行 2 小时。

布局方式 进风温度 IGBT 温度 风扇转速 结论
单台居中 38 ℃ 78 ℃ 100 % 通过
两台并排 51 ℃ 92 ℃ 100 % 降额 15 %

温度差 13 ℃,意味着并排方案必须降额到 265 kW 才能长期运行,与“省柜子”的初衷背道而驰。

三、如果空间受限,还有三条“曲线救国”路线

1. 前后错位 200 mm

把第二台机器往后移 200 mm,让前排顶部热风在错位空区被柜顶风扇直接抽走;进风温度可降到 42 ℃,仅比单台高 4 ℃,但柜深需加到 1000 mm。

2. 独立风道隔舱

在 800 mm 宽柜内加 1.5 mm 铝板,做成“日”字形双舱,每台机器独享进风、出风通道;板内壁贴 10 mm 保温棉,阻断辐射热。UL 温升测试实测 IGBT 温度 82 ℃,满足 85 ℃限值。

3. 水冷散热改造

若柜体尺寸被业主锁死,可选订水冷板套件(订货号 MD520-WC-315),把整流与逆变模块热量通过水冷板带到柜外,风扇风量需求下降 60 %;两台并排不再受风道限制,但需额外增加 5 kW 水冷机与冗余水泵,成本升高约 18 %。

四、设计checklist——让甲方一次签字

  • 柜体深度≥1000 mm 时,优先选用错位方案,成本低、免改水冷。
  • 柜体深度受限但宽度可加时,用“日”字隔舱,铝板+保温棉即可。
  • 空间、宽度都被锁死,再考虑水冷套件,提前把 5 kW 水冷机功耗写进技术协议。
  • 所有替代方案都需在出厂前做 110 % 负载、45 ℃环温的 4 小时老化,出具温升报告。

结语

T10~T12 的“禁止并排”不是保守,而是风量、热流、电气间隙三重边界已经被推到极限。与其冒险挑战物理规律,不如把官方红线当成设计底线,再用错位、隔舱或水冷做“加法”,才能真正做到省空间不降功率,让大功率柜体在现场十年不过时。